第811章 海英有意撇清关系,迎宾楼里遇到故人(2 / 2)

果不其然,等周海英到了包间,桌子上已经坐了不少人。包间里灯光辉煌,别有洞天,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,很有情调。常云超还没到,丁洪涛、丁刚、魏昌全、田嘉明,还有市棉纺厂的党委书记、总经理、厂长陈伯涛都已经到了。陈伯涛这次动员棉纺厂的职工集资了200多万,一次性投入购买了六台大客车,入股龙腾集团,占了12台长途客车的一半。以棉纺厂的出资规模,陈伯涛自然有了入席上桌的资格。

周海英面带微笑,走向陈伯涛,那笑容里带着几分客套,像见到老朋友一样,紧紧握住陈伯涛的手。

以前,周海英十分看不上市里的企业干部,觉得这些人不过是靠着国家资源,享受计划性指标搞生产,算不得真正有本事的领导,不过是在吃国家的大锅饭。但事实上,陈伯涛也瞧不上在座的众人。棉纺厂是全市第二大国营企业,职工超过2000人,在棉纺厂这个“独立小王国”里,陈伯涛作为党政一把手,有着至高无上的绝对地位,说一不二。只是如今,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棉纺厂的生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,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,也在谋求改革,试图寻找新的出路。

在商会会员大会上,得知龙腾公司要组建长途客运公司后,陈伯涛很快动员厂里的干部职工,集资了200万,以棉纺厂的名义拿下了两条热门线路,想在新的领域分一杯羹。

陈伯涛拍了拍周海英的肩膀,那只手又粗又壮,带着几分豪爽,说道:“周总啊,还是得感谢你给了我们这么一次尝试的机会呀。要是没有你牵头,我们还真没这胆子涉足客运行业。”

周海英连忙说道:“哎,您感谢我可就感谢错人了。这事儿最关键的还是咱们洪涛局长给予了大力支持嘛!要不是洪涛局长在中间协调、出谋划策,审批路线,这事儿也成不了。”

众人相互吹捧一番,你来我往,气氛倒是融洽得很,仿佛每个人脸上都戴着一副虚假的面具。这个时候,罗腾龙陪着常云超走了上来。常云超一进来,众人纷纷站起身来,椅子和地面摩擦,发出刺耳的声响。

如今的常云超,身为市政府党组成员、秘书长,虽然也是正处级,但作为张庆合市长的身边人,身份和待遇自然与其他人不同,就像众星捧月一般,备受瞩目。

一番恭维之后,众人开始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喝酒,你来我往地敬酒,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,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新意。丁洪涛给常云超夹了一筷子肉,那肉在灯光下泛着油光,笑着说道:“秘书长,《东原市客运企业经营管理办法》能顺利出台,可离不开您的努力啊。您在中间操了不少心啊。”

常云超笑着回应道:“哎,庆合市长也是从维护全市客运企业规范运营的角度出发,高瞻远瞩嘛,我不过是做了点小小的上会准备工作,跑跑腿、打打下手都是有你们在办。洪涛局长,今天会上还是您汇报得好啊,条理清晰,重点突出,把该说的都说到位了。”

今天的市政府办公会,原则上通过了《东原市客运企业经营管理办法(试行)方案》。常云超并不知道,丁洪涛力主推动办法出台,就是为了限制东投集团获取长途资质后进军长途运输市场,这里面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,已经像一团理不清的乱麻。

周海英想到惨死的夏光春,脑海里浮现出那血腥的场景,顿时对这顿饭没了胃口。特别是看到桌子上白花花的鱼肉,胃里竟有一种翻江倒海的感觉,一阵恶心涌上心头。不得已,他只能吃了点素菜,那干涩的素菜在嘴里如同嚼蜡,强忍着恶心把那股难受的滋味压了下去。

丁刚见周海英兴致不高,像是有心事,便微微侧身,压低声音询问情况:“海英,你咋了?”

此刻,周海英可不敢把罗腾龙买凶杀人的事儿告诉丁刚。这种事,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风险,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把一切都炸得粉碎。

周海英看私下里大家气氛活跃,都在高谈阔论,便压低声音,凑近丁刚问道:“丁哥,我想问一下,那个夏光春的案子,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?法院那边有消息了吗?”

丁刚对周海英关心夏光春的案子并不意外,毕竟当年夏光春还想对建筑总公司下手,双方结下了梁子。

丁刚微微皱眉,思索了一下,说道:“这事儿驾驶员都已经承认了,各项工作推进得都挺快。法院那边已经过审了,在安排择期宣判了,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八成是死刑,毕竟这事儿性质太恶劣了。”

听到事情已经到了法院这一步,周海英这才松了口气,像是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,继续说道:“虽然我和夏光春有些过节,但黄贵报复社会,故意杀人,在这件事上我还是支持政府的。这种人渣,就该坚决枪毙,而且得立刻执行,以儆效尤。”

丁刚神色凝重,用力点了点头,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喉,开口说道:“是啊!这性质简直恶劣啊。省市政法委极为重视,专门在内部刊物上大篇幅刊登了这个案例,影响深远啊。省政法委周书记当即就做出了专门批示,言辞凿凿地要求必须严惩犯罪分子,态度坚决,当然,我们市公安局,也被表彰了。”

旁边的田嘉明自然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丁刚身上,时刻留意着俩人的谈话,马上带着笑意补充道:这次,省厅领导专门要给丁局长发嘉奖令啊。

丁刚则是笑着道:受之有愧,受之有愧啊,我宁愿不要这个嘉奖,只希望咱们光春同志能死而复生啊。

周海英深以为然,连忙跟着点头附和,眼神中透着几分急切:“是啊,光春同志,可惜了,出师未捷身先死啊。碰上这种事,惩处不仅要严,关键还得从快。如今社会各界都紧紧盯着这件事呢,大家都在看政府怎么处理。要是能尽快把这个人给依法处决了,可不就能立马起到强有力的震慑效果,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不敢再肆意妄为吗?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不自觉地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仿佛在强调事情的紧迫性。

此时,魏昌全坐在一旁,眼神在众人身上来回打转。看着周海英讨论夏光春的案子,他心里十分纠结。他自然不想在这热闹的氛围里扫大家的兴,可城关镇的那摊子事儿,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,压在他心头,让他实在没法装作无事发生。一旦自己真离开了城关镇,东投集团必定会和联营公司迅速达成合作。到那时,东投集团肯定会借助联营公司的执照,快马加鞭地开展长途运输业务,而龙腾公司必然会受到冲击。

魏昌全咬了咬牙,站起身来,迈着略显急促的步子走到周海英跟前。他先是小心翼翼地左右瞧了瞧,确认没人注意这边,才伸出手,轻轻拍了拍周海英的胳膊,语气带着几分谨慎:“大周哥,借一步说话。丁局,您也一块儿过来吧,我正好有个重要事儿,一并给您二位汇报汇报。”

三人移步到墙角处,特意隔开了一小段距离,远离了热闹的餐桌,墙角处更是显得有些昏暗。他们站在那儿,在座的众人对此场景早已见怪不怪,毕竟领导们凑在一起,时常有些机密的事儿要私下交流,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。

魏昌全深吸一口气,定了定神,没做任何隐瞒,将城关镇的种种棘手事情,挑出最关键、最要紧的部分,条理清晰地给两人细细做了汇报。

周海英原本就带着复杂的神情,随着魏昌全的讲述,脸色渐渐变得更加凝重起来。等魏昌全话音刚落,他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,顿时感觉脑袋都要炸开了,脱口而出:“郑红旗这人怎么能这样呢?他难道不清楚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吗?真是财迷心窍了。”

谁都没注意到,就在这时,棉纺厂的一把手陈伯涛,手里端着酒杯,脚步有些踉跄地走到了三人身后。他喝了不少酒,脸颊泛红,眼神里透着醉意。陈伯涛咧开嘴,露出一口被烟熏得有些发黄的牙齿,笑着说道:“你们在这儿谈的,是不是平安县那个县委书记郑红旗啊?”那声音因为喝了酒,带着几分沙哑。

周海英听到声音,猛地转过头,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,不过这笑容里多少带着些勉强:“啊,对,就是这个郑红旗。”一边说着,一边不动声色地整理了下自己的衣领。

陈伯涛一听,兴致顿时来了,身子往前凑了凑,一股浓烈的高粱红酒味扑面而来:“这个郑红旗我很熟悉嘛,过命的朋友嘛。红旗书记的爱人柳如红,是我们棉纺厂的后勤科长。你们要是有啥事儿需要我出面,给红旗打个招呼,那都不叫事儿,一句话的功夫。”说完,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带着浓烈酒味的饱嗝,那声音在安静的墙角显得格外突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