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星星之火(2 / 2)

“呵呵呵,没有错,咱们每一年都要放。”

此言一出,食堂里整个沸腾了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张恪倒是没有想到,只是放个烟花而已,就能让他们这么兴奋,不过,大家喜欢就好啊。随即又有一个护卫队的队员略带忐忑的过来询问:“东家,小人想把家里的老婆孩子接过来牧场这边生活,不知道……不知道行不行啊?”

张恪爽快的点头道:“当然可以啊。咱们这个牧场这几年是要不断扩大规模的,这自然便需要更多的人手了。只不过,牧场才刚开张几个月,许多基础设施还来不及建好。等过年后,匠人们回来了,便会再造出更多的房子的,到时候你就可以把家人都接过来了。你老婆可以在牧场里找找活干,例如照看小牲口啊、在食堂帮忙、或在洗衣房找点事做,都是有工钱拿的。另外,牧场以后人多了,小孩子也会多的,到时候我打算在这里开办学堂,再找几个有学问的先生来给孩子们上课,教他们读书写字。总之,你放心把家人接过来,牧场就是大家的家,以后这里一定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
这是张恪第一次公开向众人勾勒牧场的未来,许多人听完后,不由得为之神往。他们来到这里也不过才几个月,牧场的条件当然是很好的,但老实说,大家也只是刚刚适应了这里的生活,还远远谈不上热爱。毕竟,牧场处在边境线上,周遭种族林立,潜藏着的危险,更是难以预料。因此对于牧场的未来,大家还是充满了不确定的。然而,张恪的一番话,却为大家擘画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画卷:一家人一起生活在牧场,有吃有穿有活儿干,若是有孩子还能去上学堂,读书认字,对于他们这些生活在北方,屡屡遭遇战火的人来说,这样的生活绝对是做梦都梦不到的好日子。至于说,会不会有人对此有所怀疑,觉得张恪是在画大饼,那倒也不能说没有。然而,他们更知道,这几个月来,张家可是真的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都投到了牧场的建设中来了,这些总不是假的吧?所以,许多人在听过张恪的话后,便都在心里面泛起了心思:要想办法尽快的把家人也带进牧场生活啊!

食堂里因张恪的一番话,又再次议论纷纷了。无论是护卫队的队员还是牧民,大家远离家乡和亲人跑到这里,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生活,为了养家糊口。对他们来说,所谓的理想和抱负,都太过遥远和虚幻了,远不如实实在在的生活来的实际。做为普通人,他们更希望生活有保障,有盼头,因此张恪所描述的牧场未来的样子,对他们便具有着极为强大的吸引力。

其实当初,无论是张远还是赵常山去招募的时候,尽管开出来的条件都很不错,但大部分人都是不怎么愿意来的。一方面离乡背井,另一方面那里太靠近狼族的地盘了,很难不让人担心安全问题。没想到,大家壮着胆子来这里后,发现这个牧场其实各方面条件还真的都很不错。住的是新房子,虽然不是每顿都吃得上肉,但起码餐餐都是有油水的。加上东家人也很和善,平常吃饭时也是和大家一起吃的大锅饭,一点儿架子都没有。说起来还真的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。他们自小生活在北方,不单单是要面对狼族每隔几年就会发动的侵袭,即便是平常日子,也难免会有其他的异族过来骚扰:偷鸡摸狗,抢走他们为数不多的食物,甚至于在冬天的时候,会把他们的被褥或者衣物给叼走。对于这种事儿,官府也没有办法,最多也就是赔偿一点了事,至于说“抓罪犯”或者“追回失物”什么的,那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北境的生活艰苦,对于那些异族来说,若是实在找不到吃的用的,那就去人族领地内“借一下”呗,虽然也有被抓住或者落入陷阱的可能,只不过,实在是饿得急了,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。对于人族来说,有千日做贼的,没有千日防贼的,虽然也做了许多防范措施,但终究无法完全避免这种事儿。于是,大家辛辛苦苦的干活,好不容易有点收成,却还要日防夜防的,这日子过得委实是令人沮丧的。若是相比起来,反而是牧场这边的生活,更好更安全也更稳定。出去放牧,有护卫队守着,回来时,也有人巡逻站岗,这种安全感更是前所未有的。越想下来,大家便越发有将家人都带过来牧场生活的想法了。虽然按东家的说法,牧场会持续的扩张,但那也有个度不是,万一来晚了,人家不收了呢?于是,大家又纷纷围住张恪,让他给一个具体的章程。张恪笑道:“你们毕竟是牧场的第一批成员,你们的家人如果愿意来的话,那么我在这里表个态:一律欢迎!”

此言一出,食堂里欢声雷动,欢呼声四起。张恪看着他们欢欣鼓舞的样子,心下满意:这正是他想要的,他们对于牧场的集体认同感了。这是一个团体,能够将力量凝聚起来的无形纽带,不仅仅能带来忠诚、团结、和谐,更是一个群体能够不断持续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。虽然如今它还只是涓涓细流,还需要细心的呵护,但,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,未来可期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