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,这样也好。虽然科举之路从表面上看起来非常风光,但能够真正鱼跃龙门的毕竟只是凤毛麟角。你现在能够这么想至少说明你长大了不少,以后或许也能有一番作为。”黄仁发摸着下巴上的胡须连连点头。
“那一切全靠大伯安排了。”黄义德说完话之后连忙给大伯行了一个大礼。
“义德快快请起!你是我的亲侄子,我自然不会不管。”黄仁发连忙扶起了自己的侄子。
“谢谢大伯。”
“嗨,你这孩子!说这些话可就太见外了!你放心,你大伯好歹也是一府通判,在下面安插一个人那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。不知道你想留在苏州城内,还是去外边当差?”
听到大伯这么问,黄义德沉默了许久。在苏州当地当差的话,大伯也好照应,就算碰到一些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。而一旦到了外面,许多地方就是天高皇帝远。就算大伯能够管到那里,但县官不如现管。别人给你面子,你才有面子。如果别人不给你面子,那你就惨了。黄义德已经不像刚刚穿越的时候那么无知了!虽然他还没有进入官场,但对官场里面的许多潜规则已经有所了解。
在古代,有品级的那才叫官,没品级的就是吏。但就算是这些小小的吏员之中也分三六九等,而且还是等级森严。像此时一个县,只有知县、县丞、主簿、县教谕、县训导等区区数人算是有品级的官员,其余都不算官员,而是吏员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――偌大的一个县,只有几个人是有品级的正式公务员,其余都是临时工或者是合同工,这是一副怎么样的场景。而衙门如果需要做事,那调动的其实就是底下的这些小吏。所以这里面的文章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清楚的。而且许多小吏的职位都是父死子替,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吏员世家。甭管你来的是张知县还是马知县,用的还是这帮人,里面的关系盘根错节,非常复杂。有的官员千里迢迢来当官自然想有所作为,不管是邀功也好,捞钱也罢,要做事总离不开这些人。所以要想吃公门饭,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稚鸟总要离巢,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依靠别人。想了一会儿之后,黄义德有了自己的决定。
“大伯,我想好了。稚鸟总要有离巢的那天,我想自己出去闯一闯。”他坚定的说道。
“好,有志气!义德,这点你和你爹真像啊!你放心,大伯会给你安排好的。不过你给我记好了――一旦到了外面当差,能不得罪别人就最好不要得罪。正所谓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。特别是官场上的事情,有时候睁一只眼睛还不如闭一只眼睛。你小小年纪外出当差,如果有什么不懂的话就需要好好琢磨。少说话,多用脑,千万不要逞一时之气。”大伯语重心长的说道。
“大伯,侄儿记住了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半个月之后,黄义德的当差文书就下来了。大伯跑了跑关系,给他谋了一份闸官的差事。
闸官是专门负责闸务的官吏,掌各闸储泄、启闭之事。闸官一职由来已久,但直至到了元代,“闸官”才正式出现。闸官作为运河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一类,要与林林总总的过闸人员打交道。在交通落后的清朝,京杭大运河那可是整个大清帝国的命脉所在。江南地区的米粮、税银和各种物资通过京杭大运河连绵不断的朝北方运输过去,直至到达帝国的心脏――京城。
所以别看闸官只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芝麻绿豆般的小吏,但也算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了。为了给黄义德谋得这个位置,黄仁发专门给河道总督府内的同僚打了一声招呼,还送了一些礼。毕竟这闸官可是一个肥差啊,这京杭大运河每天南来北往这么多船只,这里面的油水还是很足的。而且闸官手下管着不少服役的差夫,职责不小啊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只想好好的写书,希望大家能够支持!本书不会出现反清复明或者雷同的事情,希望大家谅解。毕竟作为一个资深的书迷,我也知道写清朝不反的话,许多兄弟们就会感到很不爽!我在这里也不说大道理,因为许多兄弟都比我有见识多了。我只是说一下自己的想法――现在写反清的大多了,包括我六七年前第一次写的也是反清的小说――《骗子闯大清》。可是一旦写反清,其内容结果基本上都差不多,最终都会陷入一个怪圈。写一本书真心不容易,我想写一些不一样的东西。而且我现在工作很忙,写作的时间很少,为了控制质量,我会放慢速度。先保障每天一章的更新,有时间或者休息的时候会有小小的爆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