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做新衣(1 / 1)

明末求生记 自身小卒 1238 字 2022-06-03

“慢点儿吃,大柱,不够还有。”志对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北相羊肉胡卜的可旺说。

带回来的二十份北相羊肉胡卜大都让可旺和小林他们分了,其他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,没办法,算再打包一百份估计也不够这帮孤儿分的,再说酒楼恐怕也做不出这么多吧。

“志,”可旺一连吃了五份,才心满意足地放下食盒,“啥时候也带我进城看看呗。”

“等你有了新衣服再说。”志故意逗他。

可旺仄仄地没有说话,这城外,是有钱他也弄不到新衣服啊。

一旁的小捷不忍心了,“大柱,新衣服马有了,小志专门请了个衣铺师傅,明天来给大家量尺寸。”

“真的?”可旺眼睛亮了。

“那还有假,”小英撇撇嘴,“不光你有,你和定国哥的手下都有。”

可旺见志笑嘻嘻地看着他,没有否认,这才信了,不禁嘿嘿嘿地笑出声来。

午在酒楼吃完饭后,志带着大家找了间衣铺,本来是想给现场几人都添置几套衣服的,孙大夫和小英娘却坚决不要,连带着八千、小捷和小英也不敢要。

没奈何,只好给定国买了两套衣衫,铺子里还正好有合他尺寸的成衣,这下好了,连等都不用等。至于志和囡囡,都有两套了,自然也没有再买。

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想法,志原想请这家衣铺把可旺、李智还有那一百多个孤儿的衣服都做了,老板初时听到这么大笔买卖,乐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。

谁知他听到要出城去难民堆里给人量尺寸后,当即变了卦,连连摇头,说什么也不接这单活儿。

随后他们又跑了几家衣铺,情况都差不多,生意是要做的,不过要出城给难民量尺寸,那算了。

看来都不愿意和难民打交道,哪怕志表示愿意交付一笔订金。

最后好不容易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找到一个衣铺,店小人少,掌柜带着个小伙计,内里布置倒挺精致,挂在外的几件成衣质量也不错。

掌柜的姓宋,在听了志他们的要求,又见到五十两银子的订金后,稍稍犹豫了下,咬咬牙答应了。

说起来蒲州这里物价还算稳定,将近三百套的衣衫每人两套,连布带人工,居然只花了一百两银子。

“明天一早,你和大绶带着人,到城门口去接宋掌柜。”志吩咐道,虽说宋掌柜没有提这个要求,可志知道他心里还是有些犯怵,难民们穷得狠了,什么事儿做不出来。

“哎。”可旺爽快地答应了。

第二天下午,眼看要入冬了,宋掌柜满脸油汗地还在忙碌着,不知他从哪儿找了几个小厮,加他总共八个人,一大早出城给志他们的人量尺寸。

忙到现在,总算是把大部分人都给量完了,开始给可旺和小林他们量,这是志的意思,先把孤儿们的量完,好安他们的心。

“咦!”正在给可旺量腰的宋掌柜低低地发出一声惊呼,“这位小兄弟,你身这件衣服不错啊。”说完用手摸了摸可旺身的那件毛衣。

“叫俺可旺成,”大柱憨笑,“那是当然,志弄出来的东西,还能差得了。”

“志?是郑小兄吧。”宋掌柜问道,又拈起毛衣嗅了嗅,“这是羊毛?怎么一点儿膻味都没有。啧啧,真软,想必很暖和吧。”

可旺神情得意,笑而不语。

宋掌柜四周看了看,“哟,这衣服你们都有啊。”

之前都是给孤儿们量,宋掌柜没见到毛衣,最后剩下的这些都是核心之人,自然人人都有。

说话间,宋掌柜已经手脚麻利地把可旺的尺寸量好了,笑容可掬地来到志身边,昨天那五十两订金可是志掏出来的,他认定这小孩才是金主。

“郑小兄,这衣服真是你做的?”

“别听可旺瞎说,纺线织衣都是宋婶儿带着几个妹妹和其他婶子做的,我哪有什么功劳。”实情是如此,他只和八千处理羊毛,宋掌柜问的可是毛衣是谁做的。

“呵呵,”宋掌柜见他故意曲解自己问话的意思,也不在意,秘密嘛,谁会轻易承认,他理解,“那这衣服还有没有了?能不能找件给我看看?”

“倒是还有,你等会儿啊。”志转头朝着李智喊道,“老李,去拿件毛衣来给宋掌柜掌掌眼。”

刚被一个小厮量完尺寸的李智应了一声,拿毛衣去了。

“毛衣?”宋掌柜喃喃自语,“倒是衣如其名,可不是用羊毛做的衣服嘛。”

“来,宋掌柜,您瞅瞅。”这边李智已经把一件毛衣递到了他眼前。

“多谢多谢。”宋掌柜一只手接过毛衣,另一只手小心翼翼而又温柔地抚摸着,又将鼻子凑去,深深地吸了几口气,“好料,好料啊,羊毛怎能如此轻呢?”

或许是毛衣给他的震撼太大,宋掌柜将毛衣拿在手,把玩了好一会儿,直到孙大夫有些看不下去,重重咳了一声,他才回过神来。

“见笑见笑。”宋掌柜有些不好意思,周围众人都用怪的眼神看着他,包括他带来的那几个小厮。

“郑小兄,这毛衣,还有吗?”

志闻言,并未回答,而是看了看李智,他是大管家,这些东西最清楚。

李智暗自盘算了下,回答道:“还有二十来件吧。”

宋掌柜脸露出些惋惜的神色,“能不能将这二十几件毛衣都卖与我呢?郑小兄,放心,价格好商量,必不让你吃亏。要能再多做些,那更好。”

志闻言,暗自在心里乐了。

到了蒲州,他发愁毛衣怎么售卖。城外的难民不用想了,饭都吃不饱,哪儿买得起。周围的村子才被他用羊毡扫荡了一番,一时也应该没有再添置冬衣的需求。

毛衣成本很低,目前是去脂的材料和人力费,再加纺线编织的费用,根本花不了多少钱,可志不想让毛衣走低价路线,而是定在等价位,这样毛衣定价肯定要羊毡高些,那村民们未必会买了。

而最好的目标群体,自然是蒲州城里那些温饱有余,甚至小康的居民了,可是不提志他们身为难民,大部分都进不了城,算能进城,志也不看好。

他觉得这两千人,没几个有本事能在城里把毛衣卖出去的。别看以前羊毡卖得挺好,那全是低价倾销的缘故。

谁成想这宋掌柜主动要求进货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