戚远把抱着的头盔一举,对曾理笑道:“就剩它了。”
地球上的众人面带忧色,这一次超长距离的空间传送,不确定因素太多了,但是紧迫感令他们没有慢慢实验以排除意外状况的选择,如果戚远和突破号失败了,他们就要再次尝试,那个时候会距离近一点、目的地换个方向……
第二艘突破级航天器已经进入建造流程,它将被命名为探索者,而不曾告诉戚远的是,他和他的突破号,正式的代号同时变更为先驱者。
曾理他们不想再给戚远施加心理压力,名称并不重要,那至多只是用于他们这些人纪念先行者的丰功伟绩,而先行者本人,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享受不到名誉所带来的一切的。
“太阳风向量归零,太阳引力场变化异常,已记录。”
突破号的电子音在两端同时响起,在这个距离下,信息通讯还近乎于同步,当突破号到达十光年以外地点时,双方的通讯时长,一来一回之间恐怕将会达到九至十个月。
“观测仪器和计算都还挺准确,太阳顶层到了。”戚远神态很轻松,说实话他不是特别担心,只要目的地不是毫无魔力的环境,对他而言都不存在生存难题,只是到时可能会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已。
这一路上,已经验证了许多此前通过天文观测仪器,以及数学计算得出的结论的正误。
正确的比例确实比较少,不过完全错误的也不多,大部分都是结果在数值方面存在偏差,据戚远自己推测,这很有可能是太空中的魔力造成的,否则即便有偏差也不该表现出如此一致的集体性。
在太阳系内的结论尚且如此,十光年外,中间将间隔两个恒星系,预先测算的数据,出现戏剧性偏差的可能性都很大!
届时戚远如果依据此时此刻的天文数据,寻找回家的路,迷失方向的可能性绝对很高。
而他如果想要依靠自己,校正数据,那就必须具备深厚的数学功底和天体力学的专业素养。
数学方面,他很有自信,在学校的三年里,向蒯教授学习的知识,最重要的就是“学数学的方法”,这个方法升华起来,不仅仅可以用于学数学,学习任何学科的时候,都将提供巨大助力!
被蒯教授最后那一封信点醒,戚远回头看时,才明白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。
中学时期认为没用的,原来只是人家说了大实话,而这实话太抽象,学的人不明白而已。
对于戚远来说,想要找到返航的路,莫过于利用这段时间,悉心钻研天体力学,相关资料和前沿论文,他都携带着,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,只要把知识学会了,别人在地球上观测条件有限计算错了的,完全可以自己到实地看一看,然后算正确!
所以戚远比任何人的信心都更强,那是对自我的认同,经历过那么漫长的独自摸索,又拥有着这么多前人、今人的积累,完全没有被某一件事情阻碍着,就无力寸进的道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