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五斗米(1 / 2)

中国宗族之间自古以来就有聚居的传统,黄家也不例外。三叔黄仁政的家就在黄义德家的旁边,在过去是四叔黄仁富家。事实上黄义德家和他的二叔三叔三家的房屋处在同一排上,都是前后两进的一个小院子。只有黄义德的大伯家的位置靠前,而且还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子。不过就算是他们家这样两进的小院子也有前后八间屋子,在嘉兴城中像这样的一个小院子也要上百两白银,相当于五六亩上好的水田。

黄义德拍了拍三叔家的门鼻子,开口问道:“三叔,你在家吗?”

“来了。”门内传来了一个青年妇女的声音,这是三婶的声音。

“吱”的一声,大门打开了。

“是义德啊,你找你三叔有什么事情吗?他今天一大早就出去收租去了。”三婶开口问道。

黄义德的三婶是一个身材胖胖的青年妇女,平日里为人和气,不仅给三叔生了两个大胖小子,还把三叔家里打点的是井井有条。所以两口子平日里感情很深,三叔对三婶那也是一心一意。不仅没有再娶,而且还对其爱护有加,所以三叔家里一向就是一副合家欢美、其乐融融的样子。

“三婶,家里又揭不开锅了。我想向你们借几斗粮食。”黄义德开口道。由于已经借过几次,所以他说话也有些经验了。不像他第一次来三叔家借粮食的时候,他都脸红了。没办法,脸皮薄,有点不好意思。

“嗨,就这点小事。义德,你快点进来,三婶立即就给你去拿。”三婶爽快的说道。说完,她就进屋拿粮食去了。

三婶平日里为人很好,加上二房一向就和三房关系最好,所以只要黄义德开口,基本上都能借到粮食。其实如果黄义德向大房的大伯和四房的四叔借粮食的话,他们也肯定是会借的。毕竟说起来四房都是亲兄弟,分家也不过才十几年的功夫,平日里感情还是不错的。只是大房家大业大,规矩多,奴仆也多。黄义德上门的话,粮食肯定能够借到,但说不准就要吃上几个白眼。除非实在是没办法,否则他还真不想求大房帮忙。至于四房那方面,四叔的两个婶婶一向话都比较多。黄义德一来怕麻烦,二来怕受气,所以也就没有开口。

不一会儿功夫,三婶就给黄义德拿出来了一袋大米。看那分量,估计有四五斗大米的样子。斗是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,斗有大小斗之分。但现在是清朝康熙年间,民间10升为一斗,10斗为一石。而一石大概相当于120斤的样子,所以四五斗大米也就是五六十斤的样子。

借到了粮食,黄义德也不能马上就走,毕竟这样会显得很没有礼貌。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,对于长辈礼仪还是比较注重的。如果一个人在家乡的名声很差,对长辈特别不恭敬,对父母也不孝顺,那在以后的考学上又或者做官等方面那绝对是障碍重重的。哪怕只是表面上装装样子,那这个样子必须要装出来,否则以后肯定会寸步难行。而且自己本身就和三叔家关系很好,感情也是比较深的。所以平时有空,黄义德也会过来窜窜门。

聊着聊着,三叔回来了。三叔是个实在人,祖父传给三叔五十亩水田。经过他十几年的努力经营,虽然比不上大伯,但也多添置了二十多亩水田,其中一部分还是他们二房卖给他的。如今他自己耕种一小部分,剩下的田地就租给了一些佃户。这次三叔就是去佃户家收租。

“义德,你小子怎么来了?”一看到黄义德,黄仁致显得很是高兴。

“三叔,家里又揭不开锅了,所以只能厚着脸皮到三叔家借点粮食。”黄义德指了指米袋,有点苦笑着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