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五斗米(2 / 2)

“嗨,你这孩子!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,不就是几斗米的事情嘛!你是我的亲侄子,难道三叔我就不该照顾你嘛!”三叔涨红着脸说道,看上去有些生气。

“三叔,你别生气,是义德的不是。”黄义德有些感动的说道。

“好了,你小子以后可千万别和你三叔客道。要知道我小的时候,可从来没有和你父亲客气过。”

“恩,义德知道了。”

三叔非要留他吃饭,黄义德没有办法。只能先把借到的大米送回了家,然后再过来。反正两家也就隔了一堵墙,不过是几步路的事情。

三叔有两个儿子,一个叫黄义山,另一个叫黄一田。一个12岁,另一个9岁,两人现在都已经在族学中进学。说起黄家的族学,那也是黄义德的祖父在二十多年前出资兴办的,只要是黄家的男丁都能入学。对于这个族学,黄义德的祖父非常重视,留下了大量的产业作为以后运作的资本。除了有两百多亩土地之外,还有一间米铺。当然,这些钱也不是全部都用于族学上的。除了这个黄家族学之外,还要兼顾到黄家宗祠。

在古代,宗祠和族学是一个大家族传承的根本。对这两样,黄义德的祖父非常重视,所以他只分给自己四个儿子一半的家业,剩下的一半家产作为黄家的公有财产,以支撑宗祠和族学的正常运转。

由于黄家现在入学的学童不多,所以附近不少家境殷实的人家也会把孩子送入黄家族学就读。只不过黄家的孩童入学是免费的,而别人家的孩子入学就需要出一点钱。

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,三叔就和黄义德聊了起来。

“义德,你现在孝期已满。不知你以后有什么打算?”

古代人重视孝道,父母死后都会守孝。越是大家族,这守孝的时间越长。黄秀才死后,黄义德也守孝长达三个月之久。像朝廷命官,父母如果死亡还需要丁忧,不然就要吃罪获刑。而一般的平民百姓,虽然也会守孝,但一般也就三五天的事情。毕竟小老百姓讨一口生计也不容易,不可能守孝很长时间。

“我想去投奔大伯。”黄义德说出了自己的打算,这也是他思考已久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