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正、甲长、牌头一般由当地民众公举,报给县衙之后由县令任命。其任职资格为诚实、识字、有身家。而且这些职位都有任职期限,要定期轮换。保长还好一点,至少管理差不多有一镇之地,就算有一定的官场风险,要当的人还是有一大把。但是甲长、牌头的权利比较小,许多老百姓就不太乐意了。因为乡保和牌甲在上任的时候都要向县衙递交保证书,并要有保证人一同画押。而乡保更是须定期赴县衙述职,即“点卯”。各府厅州县保甲事务,其指挥监督之责,由州县官掌之,而按察使总其成。可见,保甲制度确为官治行政在基层社会的延伸,承载着封建国家管制基层社会的重要职能。保正、甲长、牌头虽不是在编官吏,不领官俸,但却是“在官人役”,“以供县吏之役使,”其虽“流品卑低,并不齿于齐民”,但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,日趋职役化。时人言保甲制之重要性有称:“保甲之设,所以使天下之州县,复分其治也。州县之地广,广则吏之耳目有不及,其民众,众则行之善恶有未详,保长甲长之所统,地近而人寡,其耳目无不照,善恶无所匿,从而闻于州县,平其是非,则里党得治,而州县亦无不得其治……天下无一家一人不治焉。”。
当然,理论这只是理想的状态。由于全国各州各府县的人口面积情况都有所不同,所以每个牌、每个甲和每个保的下辖户籍数量都是不一样的,有的可能多出一点,但大部分都不足规定的理性状态。像青河镇只有四五百户,但却被编成了一个保。而这个保长也就有点后世镇长的感觉,其权利在乡下那是非常大的。而且保长责任重大,不仅能够管理一方山水,而且还能捞到不少的油水。毕竟一个保长基本上管理下面一大片区域的收税和管理劳役的事务,从中自然能够上下大捞油水了。就像这个清河镇上的保长陈水祥,那可是清河镇上数一数二的地主啊!家里有良田数百亩,还有两家店铺,一家是米店,还有一家是布店,家资丰厚,身家最起码也有一两万两银子。
这家伙到了县城或许不算什么,但在清河镇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地头蛇。尽管朝廷规定保长的人选要定期轮换,但只要上面的关系到位,一般也不会太过严格的执行。据黄义德所知――现在大部分的保长都能当很长时间,有些甚至能到当到去世。这里面固然有金钱的关系,但清朝地方政府求稳的心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上了清风酒楼之后,黄义德点了几个菜,然后要了一壶酒,一个人悠哉悠哉的吃喝了起来。这清风酒楼是整个清河镇上规模最大,装修最有档次的酒楼,平日里除了吃喝,还有戏曲和说书可以欣赏。
在清朝,这娱乐设施很简陋。没有电视、手机,更没有电脑。如果无聊,那听听戏曲和说书无疑已经是一种极好的享受了。